类别: 媒体新闻
发表于: 10/25/2018
理查德?罗杰斯分享沙龙 | 赴大师之约 在全民共享的空间思考建筑未来
来源:中新网
建筑与城市这对孪生兄弟有怎样的关联?身为建筑师,如何通过线条表达对城市之美的感知?答案都在理查德·罗杰斯的作品中。
10月25日下午,英国建筑大师、建筑界诺贝尔奖“普利兹克建筑奖”得主——理查德·罗杰斯勋爵与他的资深合伙人伊凡·哈伯如约而至,在无界的海边解读他们独特的建筑语言,触碰城市未来。
这是属于城市建设思考者的、“全民共享”的海边聚会,国内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人、建筑界青年才俊、建筑兴趣爱好者等近百人齐聚无界书店,聆听两位大师精彩纷呈的观点分享。
.
“ 能够把一个地方变得比我们发现它时更美好,这就是我们的初衷。”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驷在谈及与罗杰斯结缘时说道。正是因为对建筑美学、城市发展理念的高度契合,格力地产与罗杰斯在上海前滩、上海泗泾等项目展开了合作。
全民共享的空间 A place for all people
“ 来,我们坐得紧密一点。”刚走进会场,罗杰斯便招呼后排的观众向前席地而坐,希望大家能够得到更好的交流和相处。正如沙龙主题“A place for all people”,他对“每一个人”都给予了尊重。不拘一格的人格魅力、英式幽默的谈吐,为现场气氛增添了一份轻松愉悦。
.
在演讲中,罗杰斯难掩对珠海这座城市的喜爱。“珠海的改变让我太惊讶了。”罗杰斯认为,建筑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环境,植根于那个时代的艺术、科技及经济,也将建筑比作是“冻结在时代音乐中的音符”。
谈及自己的建筑理念,罗杰斯说,建筑设计应当摈弃政治化与框架的束缚,遵从本心,建造一个全民的、灵活的公共空间,更需要一个开放的、功能至上的建筑综合体。
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
明亮撞色的设计搭配,是他在建筑中对于色彩的执着和喜爱。罗杰斯和哈伯分别介绍了RSHP事务所的代表作——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、西班牙马德里第四航站楼、Rogers house等,大胆的色彩运用,成为众多建筑作品中的“吸睛”之笔。
苏格兰麦卡伦酿酒厂
悉尼巴郎佳鲁遮阳系统
马德里第4航站楼
罗杰斯风趣地说:“我们给马德里第四航站楼涂上了各种颜色,这样,大家就可以说‘我在橙色的柱子下等你’,而不用再说‘我在几号门等你了’。”引得现场一片欢笑,和频频点头认可。
“每个人都喜欢观察别人。”罗杰斯在介绍自己作品时,强调了这句话。不难发现,在他的建筑设计中,常常可见开放的空间,或者通过玻璃、挑高层、交错的连接楼梯等方式呈现。
RSHP事务所办公大楼
开放的办公空间
罗杰斯在建筑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、空间的运用等,皆是基于他多年来对城市规划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,结合中国城市发展情况,他认为,中国的建筑比较特殊,高楼林立且发展速度非常快。因此,早在1992年为上海浦东做规划之时,他便根据地域特点提出了更有效率的“紧凑城市”理念,为城市的可持续性考量。
建筑是基于文脉之上的语言
“ 我们的建筑宗旨是基于文脉之上的,对周边的、社会的,以及文化的尊重。”30多年的默契合作,100多个项目的共同促成,RSHP事务所资深合伙人伊凡·哈伯在设计理念上与罗杰斯保持了一致。
伊凡·哈伯延续了英国人的幽默风趣,“建筑不仅是严肃的,也是具有娱乐性的。在华盛顿间谍博物馆,我就加入了这一想法。”
华盛顿间谍博物馆
马德里第4航站楼
他说建筑设计的考量因素之一,是它对于城市的贡献。真正好的建筑设计,能够和所在的街区对话,实现人人平等。“建筑像一本书,能够随时被翻阅。”在他看来,建筑是给人使用的,应当强调人的尺度。
从私人领域到公共空间,伊凡·哈伯与罗杰斯一样,始终坚持着建筑的社会责任。在大师们的眼中,建筑正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,它所呈现出的样子,便是世人对于一座城市的感知。
在无界书店,理查德·罗杰斯勋爵和伊凡·哈伯为我们留下了对建筑文化、可持续城市的审视和思考,更与珠海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结下深厚情缘。正逢粤港澳“大桥时代”启航,大师们的到来掀起了一场对于建筑与城市的行业思考,我们更寄希望于未来,珠海这片土地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。
交流中,罗杰斯勋爵分享了两段话:
“A place for all people, the young and the old, the poor and the rich, all creeds and nationalities, a cross between the vitality of Times Square and the cultural richness of the British Museum.”
“I can`t understand why people are frightened of new ideas. I`m frightened of the old ones.--John Cage”
此处便不做翻译,你的解读将基于你对城市、对生活的理解,同时,也将是对生命和态度的思考。